再不错过的五月(GB/四爱)_感谢她,告诉了我停止的界在哪里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感谢她,告诉了我停止的界在哪里。 (第2/3页)


    她不能随意承认过去的决策失误,也不能把责任推到具体执行层面上,所以她选择了——

    既不否定,也不深究。

    而这一点,艾优显然没有察觉到。

    她的目光清澈而认真,像是完全没听出劳芙琳的“处理技巧”,仍然专注地等待着一个具体的答案。

    她完全不理解,这其实是个“不能深问”的问题。

    她等着一个“数据分析结论”,但整个会议室里的人都听出来了——这已经不是数据能回答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——这是一种文化上的错位。

    美国职场里,面对过去的项目失误,专业人士可以直接指出问题,优化方案,而不会受到太多政治因素的干扰。但在国内职场,等级制度更加分明,过去的决策无法被轻易推翻,即使有更好的优化方向,也不会有人愿意公开承认曾经的决策存在重大缺陷。

    艾优不知道,她的问题踩在了这个模糊地带。

    她还在等一个精准的答案。

    但会议室里,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往下探讨这个话题了。

    劳芙琳维持着那副沉稳得体的笑容,仿佛刚刚那一瞬间的犹豫从未发生过。她收回目光,轻轻翻页,让PPT上的内容切换到下一个议题,顺畅地推进了的进程。

    “接下来,我们看一下用户行为分析在本季度的细分数据。”她语调一如既往地冷静自持,目光扫过会议室,仿佛刚刚的那个问题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。

    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个节奏转换。

    市场部的人迅速低头整理笔记,开发部的工程师开始调整文件,公关部的员工也翻开了自己负责的对外传播方案,整个会议室的氛围在几秒之内回归了原有的秩序。

    然而,在姚星瞬的身旁,两个开发部的员工却低声窃窃私语。

    “美国回来的就是傻家伙……”其中一人小声嘀咕,语气里带着些许嘲弄。

    另一个开发工程师瞥了他一眼,轻声回道:“不怪她,我也是美国留学回来的。这种问题,在美国职场确实很正常,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。”

    姚星瞬听着他们的对话,手里的笔无意识地转了一下,眼神若有所思地看向艾优。

    她的神色依旧平静,手指轻轻翻着笔记本,像是在思考刚刚劳芙琳的回答,没有察觉到周围这些微妙的目光。

    ——她根本没有意识到,她刚刚踩中了国内职场的“潜规则”。

    姚星瞬盯着她,忽然有种奇妙的感觉。

    她不是不聪明,甚至可以说是聪明到令人惊叹,但她的思维方式……完全不是这个环境里的人。

    如果换成是他自己,或者换成是公司里的其他人,他们在听到劳芙琳那个“模糊避让”的回答时,都会自觉地停下,不再追问。

    但艾优没有。

    她的世界里,好像没有那些隐藏的、不成文的规则。

    她单纯地、直截了当地,在追寻一个真正的、合理的答案。

    ——可在这个职场环境里,“合理”从来不是唯一的准则。

    会议结束后,员工们陆续收拾起笔记本和资料,三三两两地交谈着,气氛比刚才轻松了不少。

    姚星瞬收起笔记本,起身准备离开会议室时,耳边忽然飘进了一句流畅的英语。他下意识地循声望去,发现是艾优在和身边的女同事交谈。

    她的语调一如既往地温和轻柔,但语速明显比她平时说中文时快了一些,句子之间的停顿几乎没有,带着一种母语使用者才有的流畅感。

    “, Iris, ous.”

    这位总监,Iris,真的太棒了。

    姚星瞬微微一怔,步子不自觉地慢了下来。

    他原以为她会在刚才的会议之后露出一点挫败的情绪——毕竟,她的问题被巧妙地避开了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,她并没有真正得到想要的答案。

    但她的语气里,没有任何不满,反而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。

    “     a,    to me,   …”

    我知道,在我刚开始在中国的职业生涯时,可能有一些我无法清晰察觉的差异,但她用自己的方式向我暗示了这些,并向我展示了界限所在。

    姚星瞬握着笔记本的手指微微收紧,眉心轻轻跳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  .”

    他有些微妙地不适应这个说法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劳芙琳刚才的回应完全是一种职场政治上的“避让”,这种事情他见得多了,甚至可以说——他自己也懂得如何用这种方式去处理问题。

    可艾优的解读,和他的认知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她没有把这当作一种职场的“限制”或者“规避”,她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引导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