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泪搭筑的回程之桥(3) (第1/1页)
过程中还是会经历一些不那麽美好的事情。 除了他对我说:你这招用了几次,把蛋糕推回来给我之外。 高中影响我最大的两件事情,就是周逸远把我传给他的那张开玩笑的专辑封面传到班级群组,还有曾经最信任的学姊抄袭我的画这两件事情。 那天,我问他:「你觉得我是个笑话吗?」讲完後,我就後悔了。 我知道,传照片的人一定不是他。也不是没看见他眼里的伤和错愕,像被风刮到伤口。他张了张嘴,什麽也没说。十七岁的我们,谁都不会说。 吵完那天,我没有跟学校请假,也没有去美术教室。我骑脚踏车绕到河堤,坐在石阶上开始画素描,不是为了躲谁,是提醒自己:画的主权在我手上,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谈笑的材料。 我知道他不是恶意,他只是忘了锁上手机萤幕。真正刺到我的不是曝光,是被代替选择。 我原谅他的那一瞬间很小:深夜两点,社群媒T很安静。他的FB头像浮上来又消失,像讯息打了又删。第二天中午,我在走廊喝水,他从转角走过来,看到我就停了一下,他抬了一下下巴,像要说什麽,又把话吞回去,只是对我点了一下头,没有笑。 我忽然想到他为了家里流的眼泪,说着想去台北却愿意为了家里留下,想起他每个害怕被丢下的时刻。想到这里,我就没那麽生气了。 他没有站出来替我讲什麽、也没有去「处理」谁;他能做到的,只有不跟着笑、不转传、不再让手机离开眼前。 我知道这样很小,但在十七岁的走廊上,这就是他全部的力气。我看见,也记得。 抄袭那件事情也是。 收到阿文讯息,知道是谢语心的那天,我先吐了一次。不是因为恨,是身T先承认了失望。 接着我做几件很无聊的事:把草图对照表做出来、把原档的建立时间、调sE版本、参考照片一张张列进表格。寄信给展方,语气礼貌,附件很紮实。约老师美术说明状况。告诉家里这件事情。 她打电话来说「只是撞风格」,我回她:「我们都画海,但礁石跟到浪线的位置,还有站着往回看的那个少年,是我这张的构图。」说这句话的时候,我想起周逸远,於是我更生气了。 後来情况变糟,我们演变成互控,开庭那天我把手放在膝上,指尖冒汗,心里反覆念:「说你看到的就好。」 周逸远在某一个很晚的晚上传来:「你没事吗?」我盯着那五个字看了很久,最後回:「谢谢,我没事。」那不是逞强。那句话的意思是。我有事,可是这一回合我能自己站住;等我能好好说的时候,我会再开口。 也许他看不懂,但我想他会懂。 我开始想他为什麽会去花莲,而不是去他告诉我他想看看的台北。 是因为我那句想去花莲找记忆中的秘境吗? 还是只是我想太多? 这是我没参与实验前,这十年间偶尔会想起的问题。 但是,周逸远,你知道吗,我找到那片秘境,b你和我以为的都还要早。 早更多更多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