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皇万岁_真相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真相 (第2/2页)

不会再发生,敖津,你…莫要管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若臣非要管呢?”敖津敛起眉,藏在官袖里的双手已经紧握成拳。

    “敖津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不心疼自己的身体,臣心疼。”

    萧恂望着她,一时哑然。

    空气中沉寂良久。

    萧恂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今后,朕不会再去找她,至于如何处置…待朕再想想吧,阿润这下能否放心?”

    敖津没有应着话,只是将目光落在萧恂的胸口,锋利的眉眼柔和下来,轻声问道:“疼么?”

    “小伤而已,不疼。”萧恂毫不在意的道。

    敖津只在心里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萧恂曾经也为武将,上过战场的人身上自然挂了不少伤,若论起来,眼前这伤势的确算不得什么。

    可再小的伤在敖津看来也是扎眼的,她无法不在意。

    “陛下可否让臣去见闻伶一面?”

    萧恂闻言敛眉:“为何?”

    “臣与闻伶亦是旧识,臣见她,只为叙旧。”

    “敖津,你不必想着为朕说话,解释当年之事。”

    “臣只为叙旧。”敖津跪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你起来。”萧恂连忙伸手去扶她,却又无意间牵动了伤口。

    敖津连忙起身将她扶住。

    “你…也罢…你若执意要见便去见她罢,但切不可说起阿鸢的事,朕有些乏了,先回寝殿歇息。”

    敖津点头应下,而后目送着萧恂被扶上步撵离开。

    直到帝王仪仗消失在视线里,敖津又才转身,望着陵阳殿的大门,迈步过去。

    方才平复下心情的闻伶正靠在椅子上休憩,忽闻伏妍禀告说敖津来了,一时间皱起了眉。

    但人来了不可能不见。

    不多时,敖津便走了进来,也不见外的在备好的茶桌前跪坐下来。

    “你来做甚?”闻伶一手撑着脑袋,语气有些淡。

    敖津不紧不慢的饮了一口热茶,而后将双手放在腿上,深邃的眼眸看向闻伶,语气森冷道:“来告诉你一些真相。”

    闻伶眸光一闪,心中突兀的生出几分不详的预感。

    “就是不知闻女先生是否愿意听了。”

    女先生。

    闻伶心中一哂,真是好让人怀念的称呼。

    “我为何不敢?”

    “真相都是刺耳的。”

    “莫非在敖将军眼中,我闻伶是个不敢面对真相的怯懦之徒么?”

    敖津摇头道:“事关亲人与…心仪之人,就算不敢面对,也非怯懦之辈。”

    闻伶轻笑,带了点讽意。

    “但今日某前来,便是铁了心要将真相告知于女先生你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请说罢。”闻伶端起茶杯,吹了吹上方冒出的热气。

    敖津脊背挺直,闻言开口便道:“闻鸢之死,与萧琮有关。”

    闻伶动作一顿,捏着茶杯的手指骤然缩紧,她抬眸紧紧的盯着敖津,语气凛然:“你说什么?”

    “闻鸢并非因为得知萧旻死讯便胡乱冲撞,也并非京畿卫误杀,只是因为萧琮在京畿卫中埋了jianian细,为的是断萧旻之后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可能…”闻伶重重的放下茶杯,任由茶水飞溅出来烫了手也浑然未觉,只飞速的运转着大脑,提出其中的疑点,“萧旻谋反,萧恂镇压,此事与萧琮有何益处,她为何要杀害阿鸢与她的孩子?就算萧旻有后…有萧恂在…”

    “有陛下在,”敖津猛地打断她,复而抬眸直视着她,沉声道,“有陛下在,他萧琮就出不了头,彼时六皇子已死,萧旻谋反,其他的皇子皇女若非势微便是流放,有几人能和陛下争?萧琮理所应当的以为自己是一个,而他身边缺谋士,当时最好的谋士是谁?”

    闻伶的手指死死扣住茶桌边缘,她低着头,挺直的脊背有了些许弯曲,眼里又有了些许湿意。

    “长宁闻家之后,东隅先生之女,你的身份萧琮不知么?他既然知道,又如何肯放身边一直鼎力扶持自己的谋士到陛下身边?”

    “萧旻因何谋反?逼她的人只有陛下吗?这其中就没有萧琮的手笔吗?他萧琮要的是橘蚌相争,但却未能想到陛下早有准备,这才有了后续肃清叛党之举,因为这些人里,有他萧琮的耳目!”

    1

    敖津言至于此,也难免想起了曾经的一些事,她放在腿上的手指屈了起来,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。

    “可你一叶障目,关心则乱,你劝陛下少动干戈,可又知道这背后的利弊,彼时的萧琮可非如今,他要翻身也未必不可,陛下如履薄冰之时,还要分神关照你。”

    “只可惜,陛下算无遗策,也未曾想到萧琮如此卑劣,竟然拿闻鸢逼你与陛下反目…”

    “够了!”闻伶猛地出声,而后又声音哽咽,“够了…”

    敖津骤然收声,看着眼前颇有些狼狈的女人,忽又觉得难过。

    闻伶之高傲,她切身领教过,可如今,这样高傲的人也被迫折断了脊梁骨。

    “阿鸢的孩子…”闻伶平复着有些急促的呼吸,几近睚眦欲裂,“也是萧琮…”

    敖津语气平缓的解释道:“孩子还活着,陛下救了她,汝阳侯郡主便是当年闻鸢的孩子。”

    闻伶神色一滞,而后几乎是悲喜交加,终于是趴伏在桌案上无声泣下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