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纬60度的失眠:我配合_中文名字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中文名字 (第1/1页)

    Fika事件之後,「豆蔻卷」Kardemummabulr这个词,像一颗顽固的小石子,卡在了李知宁的心里。

    她开始在校园咖啡厅、在超市的面包区,不自觉地寻找它的身影。它看起来和r0U桂卷差不多,只是表面上点缀的不是r0U桂粉,而是一些粗粒的砂糖和细碎的、像是香料籽的东西。每次看到,她都会想起Viktor那句话——「内行人都吃豆蔻卷」。

    那句话像一句轻飘飘的判词,将她划分到了「外行游客」的行列。她感到恼火,同时又无法抑制地好奇:那究竟是什麽味道?真的有那麽大的差别吗?

    这种矛盾的心理,让她有好几次都已经把夹子伸向了豆蔻卷,却在最後一刻又缩了回来,倔强地夹起一个r0U桂卷。彷佛吃了豆蔻卷,就是对他那种不经意的优越感认输了。

    学期正式开始,繁忙的课业和全新的材料,让知宁几乎没有时间去纠结这件小事。她很快就发现了另一个,更频繁、更令人困扰的挑战——她的名字。

    在第一堂课的小组讨论中,她对着来自德国、印度和西班牙的组员们,一边指着自己的名牌,一边笨拙地尝试解释:「It''''''''''''''''sChih-Ning.''''''''''''''''Chih''''''''''''''''...like...cheesewithoutthe''''''''''''''''se''''''''''''''''?」大家友善地笑了,尝试着念了几遍,最终还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:「Okay,Li!」

    知宁只能微笑着点头。她知道大家没有恶意,但每一次听到那个单薄的姓氏,她都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被削掉了。「李知宁」是一个温柔而平静的名字,而「Li」,听起来却尖锐又刺耳,像一个冰冷的代号。

    几周後的某个下午,知宁在系馆的走廊上,与一位负责她专题研究的教授边走边讨论着实验数据的初步结果。她非常尊敬这位教授,因此全神贯注地聆听着,不时点头提出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讨论结束时,他们正好走到了走廊的尽头。教授满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,「You''''''''''''''''vegotsomegreatideas,Li.Keepitup!Wediscussmoreweek.」

    「Thankyou,professor.Iwill.」知宁礼貌地回答。

    教授转身离开後,知宁长舒了一口气,抱着怀里的笔记本,准备转身回图书馆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她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走廊另一侧的一间研究室。门是开着的,Viktor正站在门边,手里拿着几份文件,似乎在等里面的人。他显然听到了刚刚教授和她的整段对话,包括那声清晰的「Li」。

    知宁的心猛地一沉,下意识地加快脚步,只想立刻从他眼前消失。

    「等一下。」

    Viktor的声音在她身後响起。是中文。

    知宁的脚步僵住了。她转过身,看到Viktor朝她走了过来。他的表情依然很淡,看不出喜怒。

    「你的学生证掉了。」他说。

    知宁一惊,连忙低头m0自己的外套口袋,果然是空的。刚刚只顾着跟教授讲话,完全没注意到。她回头看向刚刚走过的路,果然,一张小小的塑胶卡片正静静地躺在十几步外的地板上。

    她正要走过去捡,Viktor却先她一步,迈开长腿走了过去,弯腰捡了起来。

    他走回她面前,没有立刻还给她,而是低头看了一眼卡片上的名字。然後,他抬起头,那双总是像蒙着一层雾的蓝sE眼睛,第一次如此专注地看着她。

    他用那种标准到让她起J皮疙瘩的中文,一字一顿、清晰无b地念出了她的名字:

    「李知宁。」

    那不是一个问句,也不是一次尝试。那是一个陈述句。三个字,四个音节,声调分毫不差,宛如字典里的标准发音。

    知宁的大脑有那麽一秒钟是空白的。这是她来到瑞典一个多月以来,第一次从一个非华人、甚至非台湾人的口中,听到自己被如此完整而正确地称呼。

    那感觉非常奇异。一半是被人看穿内心秘密的震撼,另一半,则是那GU熟悉的、因为他过於「完美」的中文而引发的强烈排斥感。彷佛他用这种正确的发音,轻易地跨过了她刻意筑起的防线,触碰到了她最核心、最不愿被外人随意对待的部分。

    她没有说谢谢,只是伸出手,从他手中接过卡片,紧紧攥在手心,转身就走。

    她能感觉到,Viktor的目光似乎在她的背後停留了几秒。她不知道,在她转身的那一刻,Viktor那双总是充满疲惫的蓝眼睛里,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的、难以察觉的情绪。

    因为他b任何人都清楚,一个人的名字,尤其是一个中文名字,承载了多少不容被他人轻易简化的,沉甸甸的意义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