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九四章 换防  (第1/2页)
    大帝书阁    杨茵将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,老是往杨铭这里跑,其实有点不太合适,会让人说闲话的。    好在杨铭是杨广的儿子,杨茵绛是杨素的孙女,敢说他们闲话的,一只手掌都能数的过来。    闲聊的时候,杨铭才从杨茵绛口中知晓了杨素面圣的整个过程。    其实他也没想到,这件事会如此顺利。    史万岁这个人除了脾气太硬,性格太直之外,其实算得上良臣了,可惜杨坚不喜欢这样的良臣。    这跟杨坚的性格没关系,而是与他的经历有关系。    他是以权臣身份篡位得的天下,所以当时不服他的人很多。    远了不说,长女杨丽华首先就不服他。    当然,事实证明,杨坚来做皇帝,远胜宇文氏。    杨坚心里也清楚,自己这个皇帝宝座,来的不是那么名正言顺,所以他特别忌讳有人给他提意见,尤其是有人敢顶撞他,这样会让他觉得,对方没把他放在眼里。    赵煚就是一个例子,本来好好的尚书右仆射,被贬成了一个刺史。    苏威也是吃了这个亏。    当初杨坚对群臣言道:朕若有过失,汝等当劝谏之。    苏威当时身兼门下省纳言,干得就是劝谏皇帝的事,于是他信了杨坚的鬼话,还真的上疏劝谏,结果呢,被撸了一堆官职。    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,    隋初四贵之一的虞庆则,也是经常顶撞杨坚,结果以谋反罪被诛杀。    郢国公王谊,儿子娶了杨坚的五女杨阿五,都没保住他的命,被赐死。    乐安郡公元谐,这位和杨坚还是同窗好友,私底下说杨坚坏话:我是主人,殿上者贼也,直接被诛杀,抄家除籍。    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在杨铭看来,这当然是杨坚巩固皇权的必然手段,没有什么对错可言。    毕竟在关陇门阀之中,很多人认为:杨坚能坐得皇帝,我亦坐得。    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,史万岁也是被杨坚暴杀于朝堂,实因老史太能顶撞杨坚了,这纯属活腻歪了。    所以杨铭觉得,这一次能保住史万岁,不代表下一次也能,这老小子如果还是改不了犯上的习惯,早晚都是一死。    有机会了一定要好好劝劝自己这位师父,不然这种性格,熬得过杨坚,熬不过杨广。    .......    杨暕的婚事刚过,杨坚夫妇便移驾仁寿宫,又去避暑去了。    实际上也谈不上什么避暑,就是仁寿宫那里的环境比较好,住着舒服,毕竟当初杨素监工仁寿宫,单是民夫就累死了一万人,其奢华程度可想而知。    接下来,杨暕夫妇在大兴呆了七天后,就要动身离开了。    萧妃又哭成了一个泪人,在马车前抱着二儿子不肯撒手。    有哪个母亲,不希望儿女承欢膝下呢?可惜生在皇室,注定了母子之间聚少离多。    河南王杨昭距离返回封地的日子,也不远了,也就是杨铭因为年龄还小的缘故,不到就藩的时候。    杨暕带着自己的王妃,乘坐马车走朱雀大街,在街道两旁的击鼓鸣锣声中,离开了大兴。    郡王以上,不论进京还是离京,朱雀大街都会净街鸣锣,寓意一路顺风。    如今的朝堂,又是太子杨勇说了算了。    偏偏这个时候,赶上了京师换防。    每逢京师换防,全城戒严,各里坊全部关坊,不得出入。    左右卫,左右武卫,左右候卫,这六卫的军府,都在关中地区,主要是负责京师及周边卫戍,每半年换防一次。    当然,京城巡    街的侯卫不算,这些人分别来自六卫,只负责京城内的巡逻,不会跟着换防,顶头上司只有一个,骠骑大将军崔弘升,杨昭的老丈人。    这天,崔弘升来了王府,没有去找女婿杨昭,而是直接面见杨广。    老爹杨广和别人密会的内容,很少会告诉杨铭,但如果是杨昭问,他就会说。    于是杨铭老是怂恿杨昭去打听情况。    因为他必须得知道每天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,尤其是牵扯到杨广同志。    众所周知,今年是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