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一回 断神卦一语惊高才 话邵雍追溯 (第1/1页)
但见洛怀川摇着宝扇,煞有其事地回道: “小、小道不但吟得此词,还知道柳7在何处做了此词,又是在何种心境下做的这、这首词?” “哦,这倒奇了,不妨说来听听。 鄙人倒不信了,除了柳7本尊,还有谁能探知得如此详细?” “阁、阁下切莫小看人嘛,小道既敢号称神棍,自然有拿得出的本事,且、且听我慢慢道来。” 2人之间的对话,很快吸引了周围那些个文人雅士,及闲逛的散人。 诸人纷纷围上前来,高1声,低1声的议论不已。 怀川1见人来的差不多了,是给自己扬名立万的好机会, 遂假模假样地掐指1算,缓缓言道: “这、这首词乃明道年间1032—1033年,柳7行游至渭州时所、所作。 彼时其见眼前之物1派萧杀之景,陡然升起思故乡,忆佳人之情来。 遂、遂泼墨挥毫,将故乡之渺远,行迹之淹留,佳人颙yong望之惆怅,尽、尽诉笔端。 不知小道说的,是也不是?” 柳永闻言,顿时呆立当场。 他又怎知这首《8声甘州》乃现代高中课本里必背、必考的1首名词,人人皆可信手拈来。 柳3接向来不信什么占卜之类的迷信手段,当下反问道: “这首词怕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,道长能言出其中意境实不足为奇。 你若能说出我兄弟2人的身份,及鲜为人知之事,方算你慧眼如炬。 否则,休在这状元楼前招摇撞骗,丢人现眼。” 洛怀川闻言,心里不禁1阵发笑,暗自道: “来北宋之前,柳永可是重点关注对象。 幸好准备工作做的充足,不然还真丢人献丑了。” 想到此处,遂故作高深的悠悠开口道: “2、2位相公,自古道不轻传,卦不白卜。适才那1卦算是无偿赠送。 这、这1卦嘛,卦金纹银1两。如小道断的不准,甘赔付2两。不知意、意下如何?” “好,便依道长之言,也请诸位做个见证。” 柳3接闻他开出了条件,遂对着围观之人环揖道。 怀川也不理睬他,兀自眯起眼睛,口里念念有词。 少顷,双目1睁道:“阁、阁下便是崇安柳家的3公子柳3接。 而旁边的这位,乃是鼎鼎大名,奉、奉旨填词的柳7是也。” 此言1出,那些个读书人无不瞠目结舌。 纷纷近前争相与其2人结交。因为柳永在当时的名气可谓如雷贯耳。 虽然官场失意,却填得1手绝妙之词。 1首《雨霖铃?寒蝉凄切》,也不知打动多少痴男怨女之心。 柳永被洛怀川1语道明身份,也颇觉诧异,复又问道: “柳某半生漂泊,见过无数方外高士,从未见如小道长这般神奇之人。 那你可否再断断柳7这半生有何最伤心之事? 果真断得分毫不差,我也与你纹银1两。” 洛怀川见围观之人个个跷足以待,当下心中大喜道: “这、这个不难,先生1生有5位令你魂牵梦系的女子。 1、1位是‘倾国倾城,暂回眸、令万人肠断’的英英姑娘; 1位是‘似频见、千娇面’的瑶卿姑娘; 1、1位是陪你观‘3秋桂子,赏十里荷花’的楚楚姑娘; 还、还有1位是你在‘罗绮丛中,笙歌筵上’认识的那位人人可意的虫娘子。 这最后1位么,便是‘自古及今、佳人才子,少得当年双美’的结发娘子喽。 然令你最伤心的,也莫过于这位‘占得人间,千娇百媚’的佳人吧。” 未料想洛怀川话音未落,已闻柳永1阵呜咽之声。 他的话不但道出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心曲,更是说出了暗嵌在里面的5首诗词, 《柳腰轻》、《凤衔杯》、《望海潮》、《长寿乐》、《玉女摇仙佩》,这如何能令人不叹为观止。 遂心甘情愿的掏出2两纹银递与他道: “道长之才令柳某心服口服,卦银奉上。 还请道长告知住处,待我兄弟2人安顿下来,必去府上拜访。” 洛怀川本不欲接他的银子,但碍于目前处境艰难, 也只好将其收入囊中,并告知了暂居之所。 柳永见他收了银子,正欲转身离开,1眼瞥见幡上落款的“神棍小邵雍”5个字, 遂问道: “敢问小道长,你这称号里所言指的邵雍又是何许人?” “哦,乃、乃是小道的恩师,共城县令李之才之高徒邵雍。” 其实洛怀川此时并未见过邵雍,且此时邵雍也尚未拜李子才为师。 他之所以敢如此讲,1是为了表明自己师出有名。 另1方面,也是为了先替邵雍扬扬名。 更主要的是,由于古代信息匮乏,有些事他们不可能知道得如此详尽。 然万未想到的是,凡事总有意外,耳闻柳永却答道: “哦,柳某虽不识得你家先生,但李之才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。 据说他师从穆修,穆修从种放,种放从陈抟老祖,乃是1位的的确确的道家高人。” “7弟,你说的陈抟可是用1盘棋,赢了太祖爷1座华山的那位传奇人物么?” 柳7接闻听2人交谈甚欢,遂也折回身形,忍不住插言道。 “3哥,可不正是此人。唐僖宗赐号‘清虚处士’。 后周世宗柴荣赐号‘白云先生’。太宗先后两次次召见陈抟,赐号‘希夷先生’。 大概齐普天之下1生能得3位帝王赐号的,怕也独此1人吧。” “7弟,想不到你仕途不得意,倒另辟蹊径钻研起方外之学了。 真是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只是不知那邵雍品性如何?” 柳永瞥了1眼洛怀川道: “这怕是要问邵先生的高足了,可否请小道长为我等讲讲你家先生之为人?” 怀川见围观之人也凑上近前,皆竖起耳朵欲听下文,越发来了精神道: “家、家师生于河南衡漳,曾祖父邵令进曾事太祖。 十6岁卜居共城苏门山,遍览群书,博、博古通今。” 先、先生志存高远,冬不炉,夏不扇,曾3年不设榻。 昼、昼夜危坐以思,刻苦钻研物理、性命之学。 将先天易学之精髓尽收囊中,连李县令皆夸他颇有当年陈抟老祖之风、风范。” “怨不得小道长手段如此了得,却原来师承有道。 改日你家先生若是来了汴京,还请小道长代为引荐,我兄弟2人着实欲结识1番。” 柳永谦恭地揖礼道。 围观之人见状,也是佩服的5体投地。 不待柳氏兄弟离去,便争相求其占卜前程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